地下水易污染性評價的集對分析方法研究 |
文件大。0.18MB格式:pdf發布時間:2020-12-24瀏覽次數:次
【中文關鍵詞】 | 集對分析 易污染性 DRASTIC 地下水   |
【摘要】 | 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對地下水資源實施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進行易污染性分區評價和水源保護區劃分已成為對含水層進行保護的主要手段. |
【部分正文預覽】 | 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對地下水資源實施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進行易污染性分區評價和水源保護區劃分已成為對含水層進行保護的主要手段,相關研究已在世界的許多地區開展。不少學者提出了含水層的易污染性評價指標,例如Foster于1987年提出了G0D指標,考慮了地下水狀況(承壓、非承壓、半承壓)、含水層固結、巖性特性、地下水埋深u]。美國環保署(EPA)于1987年提出的DRASTIC 指標及評價方法[2],在美國成功地用于Columbia,Wyoming等l0個縣區的地下水易污染性的評價工作. |
|
|||||||||||||||
|
|||||||||||||||
|
|||||||||||||||
|
|||||||||||||||
【打印本頁】 |